|
||
发布时间:2013.07.02 新闻来源:新浪财经 | ||
新浪财经从昨日在南京举行的“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十周年座谈会”上获悉,近十年来,农信社支农主力军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银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末,农信社拥有7.8万个网点,发放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涉农贷款和80%以上农户贷款。但农信社发展仍面临着宏观环境和自身治理水平的挑战。 “小法人、大系统”体制贡献不容忽视 2003年6月,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农信社深化改革正式启动,农信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十年来,农信社支持“三农”和中小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加强。截至2012年末,农信社资产总额达15.5万亿元,是2002年末的7倍;资产总额占银行业的比例达11.8%。 国务院2003年颁布的文件还同时提出了这一轮改革的两大主要内容。一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二是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将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 与会的福建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鄢一忠认为,以法为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直接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不同产权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众多市、县小法人;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最直接的成果之一就是成立省联社、受政府委托具体承担对各“小法人”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由于省联社的成立和四大职能的发挥,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相对的“大系统”。 目前,农信社基本建成了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制度。同时,一些农信社改制组建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2012年末农村银行机构数量达到517家。 在支持三农的金融需求方面,农信社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新浪财经从银监会获悉,2008年至2012年,农信社连续4年实现涉农贷款增量高于上年、增速不低于贷款平均增速。截至2012年末,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为5.5万亿元。 此外,农信社系统性风险也得到了根本缓解。数据吸纳是,截至2012年末,农信社历年亏损挂账较深化改革前下降997亿元,92.1%的机构已全部消化历年挂账亏损;不良贷款率4.7%,较深化改革前下降32.2个百分点。 不过,农信社也面临的宏观经济转型和自身治理结构的挑战。 一是农村资金市场“失血”依然比较严重。国有大银行在县域存多贷少,大量资金被抽走,有的县市国有大银行存贷比仅20%。 二是农村地区金融资源配置不足。 三是贷款抵押难问题突出。由于农村土地、林权、宅基地、房屋等资产没有相应的评估登记机构,缺乏规范的流转平台,大量农村资产难以用于有效地压,制约信贷投放。 四是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缺失。 湖北省农信联社理事长徐新向新浪财经表示,其一、建议实行差额准备金政策,增加支农可用资金。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后,仍按照农信社的标准执行存款准备金率。 其二、继续实行税收优惠。目前国家对农信社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于2013年底全部截止。建议国家对农信社营业税继续执行3%的税率,所得税在20%基础上减半征收,且税收优惠政策要做长期制度安排。 其三、扩大免税贷款范围,提高金融支持三农积极性。建立健全农村资产流转平台,进一步解决贷款抵押难问题。 省联社管理机制如何改革? 虽然当前我国农信社的发展态势总体健康良好,改革成果值得肯定,但当前农信社改革存在的瓶颈和未来发展路径成为了本次会议讨论的焦点。 部分与会的省联社理事长向新浪财经表示,如果农信社的服务是一个敏感问题,第二个就是农信社的管理。 山东省农信社联社理事长宋文暄,“我注意到对农信社管理的各种评论,但其中本质的问题是谁也不能说农信社没有用。谁也不能把农信社的变化和省联社只能割裂开。” 在宋看来,从理论上讲,法人体制设计上就有缺陷。十年前部署农信社改革时就说省联社体制是过度体制,没有产权,只是由法人机构发起设立的平台拥有管理权。“当时要把高风险、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整合起来没有一股强大力量解决不了的,所以省联社是国家省级政府、农信社、和各方需求的结合体。” 未来改革的路径应该怎么走? 宋文暄认为,应不断强化省联社的经营服务、风险防控职能。将来有一天会真正打造成为商业银行法人平台和业务发展服务平台。 他表示,山东正在考虑是否要打造一个省级农商行的平台。通过产权连接,让省联社成为法人机构。直接参股或者控股县域法人,其中风险高的县级法人直接控股。 省级层面按照控股股东行驶权利,这个过程中,省农商行和联社要有相当时间交错调整的转型。但省联社随着农商行改革基本完成,更名为省级联合银行。 但也有观点认为,现有的农信社县级法人不宜向成立全省统一法人的方向转变,避免减少县一级农信社独立法人。 湖北省农信联社理事长徐新则有另外的观点,省联社的行业管理不能弱化,从严治社。但可以组建联合银行,在大系统层面,小机构没有话语权,组建联合银行后又统一的IT系统和后台支撑,有统一的品牌。 徐新建议,一方面县级法人继续服务当地经济,另一方面有商业银行入股,省级联社可以在城区建立营业部做业务。 总而言之,农信社仍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挑战,必须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强化风险防控,加强创新驱动,持续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 |
||
上一篇:养老基金躺银行15年被通胀吞噬:每年缩水1%-2% 下一篇:港府调查称六成港人不想退休 缘于经济或生活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