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时间:2020.01.20 新闻来源:国是直通车 | ||
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17日在中新社举办的国是论坛上表示,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9: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2019年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加力”,主要体现在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和增加支出规模。白景明认为,减税降费、增加支出,都支持了经济增长。 2019年中国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万亿元。这意味着,更多的资金留给了企业和个人,提高了投资和消费后劲。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5万亿元,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1万亿元,增长8%。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6%,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离不开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支持。2019年1到11月,个人所得税收入下降26.8%。个税改革全面发力,提高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而促进了消费。 除了个人所得税,2019年我国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这也是减税降费的主菜,令实体经济受益。无论制造业还是小微企业,都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减税红利。 减税降费的同时,支出规模不断增加。2019年初中央财政年初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7.5万亿元,增长9%,力度为近几年最大,重点向中西部和困难地区倾斜。 2019年全国财政赤字安排2.76万亿元,赤字规模比2018年增加3800亿元;赤字率2.8%,控制在国际通用的3%控制线以内,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赤字率水平并不高。 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2.15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8000亿元,增长59%,支持重大在建项目建设和补短板。白景明表示,专项债成为稳投资的重要手段。 2020:企业减负会越来越明显 今年,我国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还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 “提质增效”体现在,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向内挖潜,不断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白景明认为,保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力度积极的同时,应强调政策的“提质”要求和“增效”导向,从“质”和“量”两方面发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结构调整”体现在,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和方式,更加突出政策重点,把钱用在刀刃上。白景明表示,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在扩大内需和供给升级的结合部发力,把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谈及今后的减税降费,白景明表示,今年我国将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减税降费是制度性、持续性的,多年实施下来,叠加累积效应很大,企业减负会越来越明显。它会继续改善中国的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 |
||
上一篇:全球采购!众多企业打通海外渠道加大防疫物资供应 下一篇:常程跳槽去小米,“四年换五帅”的联想手机未来怎么办? | ||